2013 年美國醫學會經過激烈的辯論,最終認定:「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」。

肥胖對健康的影響,可能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嚴重得多。

你是真的「胖」嗎?

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以「多少斤」來區分胖瘦,這種方式簡單卻不正確。體重受太多因素的影響,如身高、骨骼結構、肌肉比例、含水量等。而目前,醫學意義上的「肥胖」是以體重指數(BMI)、腰圍等來界定的。

體重指數 BMI = 體重 (kg) / 身高² (m²)

BMI 就是體重(Kg)除以身高(m)的平方,BMI ≥ 25 是超重,而 ≥ 30 是肥胖。

這個標準其實特別武斷,雖簡單易行,卻只適用於本身更健碩的歐美人種。所以有觀點認為,對於身型更瘦的東亞人應該有更適用的分界點,例如中國人 BMI ≥ 28 是肥胖。

此外,腰圍也很重要,腰圍粗代表脂肪多分佈在腹部,即「腹型肥胖」,也就代表了比瘦人有更多的內臟脂肪。腹型肥胖與很多心血管和代謝疾病都有密切的關係。所以考慮肥胖時,還要加上腰圍這一條。

對於亞洲人,男性 > 2.7 市尺(90 cm),女性 > 2.4 市尺(80 cm),就算腹型肥胖了。

總之,在相同 BMI 的前提下,腰圍粗的面臨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更大。不過,平時很多人自稱的「胖」,很多是夠不上醫學上的「胖」的。

肥胖的人容易得哪些病?

1. 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

糖尿病與肥胖具有非常大的相關性,超過 80% 的 2 型糖尿病都與肥胖有關,輕、中、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風險分別是正常體重者的 2 倍、5 倍和 10 倍。

同樣,血脂異常(俗話說的高血脂)如高甘油三酯、高膽固醇等,以及高血壓,也在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中極為常見。而肥胖者科學減肥後,這些病情又能得到改善。

因此,現代醫學將肥胖、糖尿病、血脂異常、高血壓、胰島素抵抗等打包了成一個套餐,稱為「代謝症候群」。

2. 心腦血管病

肥胖,尤其是腹型肥胖,除了糖和脂肪代謝的異常,還會增加某些炎性因數的釋放,讓體內長期處於一種「炎症反應」狀態。

除了導致上述的「代謝綜合征」外,還會極大地促成血管內皮損害、動脈粥樣硬化、血栓形成、心臟損害等。進而,增加了高血壓、冠心病、中風、房顫、心力衰竭等一大批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。

醫生總是在門診告誡得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「把肚子減下來」「把體重降下來」,就是這個原因。如果在此之前就這麼做,或許有機會免受疾病的痛苦了。

3. 睡眠呼吸障礙

有些肥胖者,睡覺鼾聲特別響亮,有時還會出現鼾聲突然停止,過會兒隆隆的鼾聲又起的現象。這並不代表睡得香,他們很多時候白天反而還是昏昏欲睡。這可能是一種稱為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」的疾病。

別小看了這種病,嚴重時而導致猝死。而肥胖已經被證明是睡眠呼吸障礙最主要的罪魁之一。

4. 關節炎

肥胖者患骨關節炎的風險大增,而且不僅僅發生在承受體重的關節上,手腕手掌這些非承重關節發病的可能性也高於常人。研究認為,肥胖干擾了正常的骨骼和關節的代謝。

5. 痛風

由於肥胖的人容易出現代謝問題,從而出現高尿酸狀態。因此痛風也更加常見,甚至由痛風發展為腎病。

6. 癌症

肥胖的人患各種癌症的風險也比正常人高,尤其是肝癌、乳腺癌、胃腸道癌、前列腺癌等。

除此之外,還有脂肪肝、皮膚病變、哮喘甚至勃起障礙……肥胖可謂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。

肥胖損害壽命

肥胖跟那麼多疾病有關,那會不會最終影響到壽命呢?

科學家們針對歐美人進行肥胖程度和死亡關係的研究,發現 BMI 超過 25 以後,BMI 每增加 5,死亡率就會增長近 30%。針對亞洲人群的研究也有相似結果,但 BMI 的分界點卻是 27.5。

所以,肥胖對於健康和壽命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。

總結

這個世界對於胖子的確很不公平。現在的很多觀點看來,「胖」不是「瘦」的對立面,而是「健康」的對立面。

可是也萬萬不可矯枉過正!

「胖」也得到一定程度一定形狀,符合一定標準才是不健康的「胖」,而「瘦」並不一定就好,例如研究發現 BMI 低於 18.5 後,死亡率也是陡增的!此外,還有一些疾病是由於不科學的減肥所導致的。

所以,減肥也要講究科學,不胖不瘦才剛剛好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肥胖症 代謝症候群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aow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